人人都知道,現在的錢越來越不值錢了。其實,不僅僅“現在”的錢是這樣,“過去”的錢也是如此,這是一種普遍而正常的金融學現象。這就引出了本書的第一個金融學概念:通貨膨脹。
所謂通貨膨脹,是指貨幣供應量太多引起貨幣貶值、物價持續而普
遍上漲的一種貨幣現象。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銀行里發出來的新鈔票太多了,所以越來越不值錢了。
那么,錢是怎樣越來越不值錢的呢?或者說,通貨膨脹是怎樣發生 的呢?一般認為,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主要有四點:
①需求拉動
認為需求拉動導致通貨膨脹的觀點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貨幣的總
需求大于總供給,就會引起價格水平持續上升。具體地說,需求拉動價格上漲的情況又有兩種:一是現實因素,二是貨幣因素。從現實因素看,整個社會都在過度消費、過度投資,財政赤字居高
不下尤其是過度投資,很容易打破貨幣總需求和總供給之間的平衡,導致價格水平上升。
從貨幣因素看,貨幣供應過度會導致經濟活動對貨幣需求大大減少,
這時候即使貨幣供應量沒有增長或者增長不多,也會導致原有貨幣量相對過剩;更不用說貨幣需求量不變時,貨幣供給增長過快造成的貨幣過剩了。而貨幣供應過度,是會拉動價格上漲的。不過,如果投資增長速度與貨幣總供給增長速度相同,價格依然是可以保持不變的。
②成本推動
成本推動導致通貨膨脹的觀點認為,經濟發展過程中生產成本的上
升,必然會導致貨幣總供給量增長。也就是說,它認為這時候是生產成本的上升推動了價格上漲。
許多生產、加工型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是在成本基礎上加上一定利潤率來制定價格策略的。這樣,產品和服務的成本越高,產品和服務的價格也就會水漲船高。有人也許會問,同樣的商品價格越低越有利于拓展市場,它們為什么就不能對產品和服務價格有所控制呢?確實,任何企業都不愿意無厘頭地提高產品和服務價格,但在有些情況下這是必然會發生的,
例如:
a. 員工工資水平不斷提高,很可能會提高產品和服務成本這里之所以說“很可能”,是因為在員工工資水平提高的同時,還要看勞動生產率有沒有得到相應提高。如果工資水平的提高超過了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就會提高產品和服務成本;相反,如果員工工資水平提高速度低于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就會降低產品和服務成本。舉例來說,如果今年全體員工的工資水平比去年增長了10%,而勞動生產率卻比去年增長了10%以上,這時候的產品和服務成本反而降低了;如果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達不到10%,產品和服務成本就必然會在去年的基礎上有所上升。每當出現全社會普加工資時,就意味著全社會的產品和服務成本必將進一步上升,從而引發全社會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而產品和服務價格的上漲,又會回過頭來拉動員工工資上漲,形成工資和價格的交替上升,工資推動型通貨膨脹就這樣出現了。
b. 壟斷行業會強行拉動產品和服務價格的升高任何社會都會有一部分壟斷行業存在。對于壟斷行業來說,它們的產品和服務價格會脫離成本而單獨存在,這是由它們的壟斷地位決定的。壟斷行業為了追逐壟斷利潤,往往會抬高產品和服務價格。如果價格上漲幅度超過成本增長幅度,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就出現了。在成本一定的情況下,利潤與價格是齊漲共跌的關系,利潤推動型通貨膨脹實際上就是成本推動型通貨膨脹。